English

洗衣粉:竞相压价无异饮鸩止渴

1998-09-14 来源:光明日报 刁萃 我有话说

近一段时间,洗衣粉生产企业卷入降价狂潮,买两袋送一袋、促销折价、买洗衣粉送肥皂、加送一定比例洗衣粉、买洗衣粉中大奖……种种促销手段令消费者眼花缭乱。

洗衣粉企业大打“价格战”,看似消费者占便宜,其实不然。按国家最低标准要求,两种主要成份表面活性剂和助洗剂在洗衣粉中的最低含量应各为15%或混30%,低于此标准的洗衣粉便为不合格产品。在价格竞争中,一些洗衣粉生产企业为降低产品成本,在降价的同时也降低了这两种成份含量的百分比。消费者一面享受降价带来的优惠,一面却受到了质量方面的损害。

来自轻工行业主管部门的质量抽查结果显示,在50家企业的84个品牌的洗衣粉产品中,依据旧的国家标准检测,产品合格率为86.1%;依据新的国家标准,产品合格率仅为37.5%;无磷洗衣粉抽查100%不合格。总体合格率低于1993年全国行业检验数。消费者也许会逐渐发现,鹬蚌相争,渔翁不一定得利。

不仅如此,价格的无序竞争对于洗衣粉行业的发展也极为不利。进入市场经济,一定的价格竞争不可避免,但价格大战一旦超出理性范围,行业利润率必然下降,洗衣粉业的价格战正好验证此点。洗衣粉原料价格明确,成本一定,产品价格也只能依成本而定。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面对中小企业挑起的价格战,一些大中企业认为不跟着降价,会失去市场,然而,如果一味地降价竞争又不生产劣质产品,到时也只落得利润受损的下场,生产企业左右为难。

据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对占全国总产量80%的洗衣粉生产企业的统计,今年产销量虽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6.6%、6.4%,但利润却下降了24.42%,一些亏损大户还没有参加统计,否则降幅更大。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的有关人士告诉笔者,价格战对洗衣粉企业来说,无异于“饮鸩止渴”。

既然这样,那么洗衣粉行业同室操戈为哪般呢?

业内人士认为,洗衣粉行业正在品尝多年积累的重复建设的苦果。目前,洗衣粉市场已趋于饱和,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随之浮出水面。1997年底,洗衣粉生产设备能力达到年产300万吨,实际上只生产200万吨,洗衣粉原料生产设备利用能力不到50%,有些企业浓缩洗衣粉生产设备试生产后就停了下来,至今闲置。在这种情况下,仍有企业不断加大规模新建洗衣粉项目。对此,有关方面决定严格控制洗涤固定资产投资,坚持实行限产压库。

然而,最令生产企业深恶痛绝的还是假冒伪劣产品泛滥。一些乡镇企业与个体企业为谋取私利,或使用大量价格低廉的纯碱来代替表面活性剂,里面的主要成分含量不到6%,有的洗衣粉里面就是些粉笔灰,别无他物;或采用简陋工具生产劣质洗衣粉,支起一口大锅便可炒制洗衣粉,这些售价低廉的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上与名牌产品一争高下,令正品厂商头痛不已,万般无奈之下只有跟着降价。

究其劣质洗衣粉能够安然存在的主要原因,地方保护主义“功”不可没,有的地方政府宣布,谁打假就撤谁的职,有的为弥补地方税收损失,要求打假企业购买假冒洗衣粉。某洗衣粉生产企业在地方打假,赢了官司却要赔款5000元,另一企业在某市打假,一年要花费20万元。打假工作任重道远,近期国家轻工业局决心加大打假力度,制止政府干预企业的行为,同时运用舆论监督力量,对假冒伪劣产品予以曝光。

此外,业内人士公认,东南亚金融风波对洗衣粉出口贸易影响很大,原来的出口商品受阻而返销内地,加剧了内地市场竞争,这种影响至今余波未了。

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,规范企业竞争行为,避免恶性的价格竞争,主要靠企业的自律和行业协会的协调。前一时期,玻璃制造业和农用三轮车两大行业由行业协会牵头,达成价格“停战协议”,共同采取行动禁止不正当价格竞争,实施价格自律承诺。这其中行业协会在协调企业的利益冲突、维护行业共同利益方面作用不可小视。

对于洗衣粉行业的价格大战,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正抓紧协调各企业关系、制订出企业自律价格。由协会牵头、多家企业签字的洗衣粉行业保质保价公约也即将公布,洗衣粉行业对无序竞争说“不”的日子为时不远。据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计时祥理事长介绍,公约出台后,协会将借助新闻舆论的力量,对违约厂家予以曝光或采取一些经济处罚措施,使市场管理法制化。

国家轻工业局朱焘副局长针对国内洗衣粉业的现状直言,“谁再搞挑战,就要用包括行政手段在内的各种手段加以制止。点名算是客气的。不论是什么性质的企业,不论以什么理由进行竞相降价,像拆迁甩卖的个体户,寻找各种理由降价竞争,都是不正当的。低于成本销售是违法的”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